2025-08-05 09:25:04
无人机放赤眼蜂
玉米作为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的主要粮食作物,生长期间常受玉米螟、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侵袭。传统化学防治不仅易造成农药残留,还可能破坏生态平衡。目前正值玉米螟防控关键期,连日来,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农艺师们深入田间地头,开展无人机投放赤眼蜂工作,以生物方法防控玉米螟,助力玉米增产提质。
盛夏7月,在鱼河农场上空,植保无人机在精准的航线规划下,将承载着“生物卫士”赤眼蜂的蜂球均匀播撒在玉米田里。这是近日,记者在榆阳区玉米主产区开展的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现场看到的一幕,标志着榆阳玉米害虫防治正式迈入“无人机+生物防治”的智能化新阶段。“我们最近开始试验植保无人机释放赤眼蜂球防治玉米螟技术。这项技术对环境没有污染,对人畜也无害。”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梅成芳说,赤眼蜂作为自然界中鳞翅目害虫的 “ 天敌”,能将卵产在害虫卵内,通过寄生方式杀灭害虫,从源头阻断虫害扩散。“我们提前在无人机的智能系统中录入了玉米田的GPS坐标、种植密度等数据,系统会自动生成最优飞行航线,确保精准播撒。2000亩地预计5个小时即可完成作业。”陕西云稼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技术员赵银飞介绍。
“我们今年计划在鱼河农场推广该技术2000亩,分两次放蜂,每次放蜂1万—1.5万头。”梅成芳说,示范田里还设置了40个性诱剂诱捕器,每周监测成虫动态,为精准放蜂提供依据。
今年,榆阳区用无人机投放赤眼蜂,每亩地成本约110元。据测算,玉米害虫防治效果可达85%以上,每亩可减少农药使用量0.5公斤,增产幅度达5%—8%。下一步,全区将稳步推进生物防治技术应用范围,结合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,实现“监测—预警—防治”全链条智能化管理,让绿色防控技术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“双保险”。
农业科技报?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符金壮 通讯员 雷元元 王思远 李焕梅
什么补肾壮阳最好xinmaowt.com | 作古是什么意思hcv8jop8ns9r.cn | 头疼头胀是什么原因hcv8jop5ns2r.cn | 1月9号是什么星座hcv7jop7ns3r.cn | guess什么牌子bfb118.com |
舌头上火吃什么药hcv8jop2ns8r.cn | 什么水果热量低hcv7jop9ns1r.cn | 朗姆是什么hcv8jop4ns0r.cn | 痔疮吃什么食物hcv7jop7ns2r.cn | 三氯蔗糖是什么hcv8jop5ns6r.cn |
什么是布病hcv9jop4ns6r.cn | 什么是绝对值hcv8jop0ns8r.cn | 吃西红柿有什么好处hcv8jop8ns3r.cn | 天蝎后面是什么星座clwhiglsz.com | 什么什么什么人hcv8jop4ns0r.cn |
蜂蜜水什么时候喝好hcv7jop9ns6r.cn | 竞争是什么意思hcv8jop2ns8r.cn | dcc是什么意思hcv7jop9ns9r.cn | 阳性体征是什么意思beikeqingting.com | 孝敬是什么意思hcv8jop9ns7r.cn |